地 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
电 话:020-123456789
网址:nuezhai.com
邮 箱:admin@aa.com
入冬,蔬泾县琴溪镇马鞍村,泾县青弋江冲击的马鞍平原地上,是村棵菜写蔬菜丰收的劳作场景。阳光照射下,乡村纵深的振兴沟壑与厚重的土层泛着微光,一排排温室大棚拔地而起,蔬格外耀眼。泾县
旷野之上,马鞍位于马鞍村的村棵菜写200亩蔬菜基地,一派生机盎然,乡村成熟的振兴高杆白菜,簇拥长在地里,蔬菜农们正忙着采收……
“简单就地摊晾后,泾县直接打捆送去附近的马鞍酱菜厂,高峰期一天要收两万多斤。”身为村里聘请的蔬菜产业经理人,最近方银生是忙得脚打后脑勺。他告诉记者,等这茬白菜收上来,就轮作休耕,等着来年开春种豆角。
从过去的散户耕种,到如今的基地种植,一棵菜,在马鞍村种出了新变化。
马鞍村位于泾县琴溪镇北面,紧挨青弋江,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捷,村民们过去长期依靠种植蔬菜为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度是泾县的“菜篮子”。
“因为人口老龄化,缺乏劳动力,加上种菜行情不好,很多年轻人选择了外出务工,留下了大片的土地撂荒。”马鞍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长胡中峰介绍,曾经的“菜篮子”黯然失色。
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石。
2021年初到马鞍村,胡中峰首先想到的是,选择什么产业?如何发展产业?“鉴于当地蔬菜种植的历史,便有了立足传统优势,把蔬菜种植重新拾起来的想法。”胡中峰告诉记者,种好“菜园子”,拎好“菜篮子”,要用一棵菜,释放振兴乡村的活力和魅力。
就这样,当年6月,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结合地方实际,流转200亩土地打造蔬菜种植基地,并利用100万乡村振兴资金建起了50亩蔬菜大棚,采取“村企合作共建”的模式,发动村民种植蔬菜。
“大棚豆角、露天茄子才下市,水果玉米已经采到第二茬,高杆白菜正在收尾。”钻出大棚,方银生将基地的耕收计划娓娓道来,“再过上一阵子,西蓝花就可以上市了,一年四季都有蔬菜可摘。”
村民们在蔬菜基地忙着采收高杆白菜。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摄
看着当地种植的蔬菜又火了起来,方银生很是感慨。轮作种蔬菜,搭建温室棚,随着农业结构的加快调整,特别是将蔬菜作为“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之后,马鞍蔬菜种植逐步走上发展“快车道”。
在白菜地,一棵棵高杆白菜,翠绿鲜嫩、长势喜人。63岁的村民何香莲正和老姐妹们,蹲在地里忙着收割。只见她手握镰刀,顺着菜杆一划,然后轻松一掰,整棵白菜就算收到手了。
“别看天天下地,都是些手头活,一天能挣百来块,关键是每天都有的干,一年下来有三四万的收入。”听得出,干活利索的何香莲,对这份收入十分满意,摘豆角、挖红薯、采茄子……哪哪都有她的身影。
“在基地务工的,个个都是种菜能手。”方银生说,今年的高杆白菜亩产达到了1.2万斤,平均下来一亩地能卖3500元,周期短、见效快,播下去种子,就是撒下去希望。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蔬菜基地引导示范,村民们看到种植有订单、销售有市场、价格有保障,纷纷加入种植蔬菜大军。目前,全村蔬菜种植面积多达500亩,除了供应当地和周边,马鞍产蔬菜还卖到了安吉、萧山,甚至出口销到了日本。
菜好,是前提,但要卖得好,其中还有大“学问”。
今年6月7日,马鞍村直播带菜的头一天就接到订单405个、销售量超3000斤。截至11月底,电商平台销售蔬菜总量达到50000斤,马鞍红薯粉、红薯粉丝更是成为“爆款”,直接卖断货。
产业旺,乡村兴。
胡中峰告诉记者,村集体富足了,与之俱来就是村容村貌的大步提升,这两年,不仅修了村路,畅了沟渠,还治理了河道,就连公交车也通到了马鞍村,最大的变化,就是老百姓的精气神找回来了!
蔬菜立村、产业兴村,经过多年来的发展,蔬菜产业已经成为马鞍村壮大村集体收入的主导产业。去年,全村村集体收入达到91.7万元,今年有望突破150万元。
(责编:欧恺、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