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伽师,广东援疆老师打造了“有故事”的餐桌     DATE: 2025-01-04 06:14:51

在新疆伽师,有故事广东援疆老师打造了“有故事”的新疆餐桌_南方+_南方plus

正值周六,伽师县第四中学初二年级的援疆米尔姑丽·吾布力(下称“米尔姑丽”)放假回家。晚餐时,老师她为家人带来一道“精神食粮”——小兵张嘎的打造的餐故事。小英雄的有故事事迹和起伏的故事情节,让一家人这顿饭吃得有滋有味。新疆

受访者供图

在周末晚餐时间为家人讲故事,伽师广东是援疆伽师四中学生的“例牌”作业。学校里多数学生是老师内宿生,家住偏远的打造的餐农村,两周返家一次,有故事平时和家人沟通较少。新疆“周末餐桌故事”这项作业,伽师广东鼓励孩子主动在饭桌上讲与中华文化有关的故事,拉近亲子间的距离,增进父母与孩子的感情。

这项“周末餐桌故事”由广东援疆教师发起和探索。饭桌上,简短又意蕴深刻的故事营造了温馨的晚餐氛围,让家长、孩子之间心贴得更近,也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少数民族家庭落地生根提供了可能。

受访者供图

“精神食粮”摆上餐桌

米尔姑丽的家在伽师县一个小村庄,她平时住校,周末回家。刚到家,妈妈准备了她爱吃的大盘鸡,爸爸和弟弟围坐在餐桌旁,等待着开饭。热腾腾的饭菜,融化了米尔姑丽从室外带来的春寒,一家人吃得格外舒心。

吃饭间隙,米尔姑丽为家人讲故事。这周她从学校带回家的故事是《小兵张嘎》。 爸爸使用普通话不大利索,米尔姑丽便用维吾尔语复述了一遍。“小嘎子”和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的故事,让家人沉浸其中。“第一次听这个故事,情节惊险,内容很有趣。我从小英雄身上学到勇敢、机智的优点。”上小学的弟弟告诉记者。

受访者供图

米尔姑丽上初中后,除了完成常规功课,还多了一份家庭作业——周末餐桌故事。周末回家前,老师把印有一则故事的卷子发给学生。学生吃饭间隙复述故事,家人听后分享感言。

米尔姑丽的爸爸在外打工,几个月回家一次,父女见面聊天的机会少。每次她讲故事时,爸爸全神贯注听完,并鼓励她多把有趣生动的故事带回家。“弟弟最喜欢童话寓言,听到喜欢的故事,会让我再讲一遍。有时弟弟会模仿故事中的人物讲话。” 她兴冲冲地朝记者分享。

“周末餐桌故事”拉近了亲子间的距离,米尔姑丽的同学夏依丹·依不拉音(下称“夏依丹”)也有体会。“一家人都喜欢‘坚持不懈才能学有所成’这个故事。”她说,家人听完故事后,妈妈在反馈一栏写上“加油,宝贝,做个为梦想而坚持的人”。她的梦想是成为T台上自信从容的模特,故事和家人的反馈坚定了她逐梦的信心。

受访者供图

缓和亲子间的矛盾

“上了初中后,我和妈妈有时因为意见不合而冷战。”夏依丹说,她厌烦妈妈的唠叨、说教。“她一念叨,我就‘砰’一声把门关上,不想和她沟通。”

受访者供图

周末餐桌故事是母女冲突的“缓和剂”。每当夏依丹和妈妈争执完,不知如何开口沟通时,爸爸就会鼓励她在餐桌上开口讲故事,既完成作业,也让母女敞开心扉聊天,放下矛盾。

周末餐桌故事这项德育作业,由佛山援疆教师徐缅姬发起。她说,周末是孩子和家人相聚的时光。边吃饭、边听故事,一家人讨论故事的主题和情节,可以密切亲子关系,并潜移默化地从中汲取“精神养分”。

年过五旬的徐缅姬是一名中学地理教师。到伽师支教之初,她担任学校德育办主任,计划在学校成立家委会,密切家校联系。可是,家长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内宿生和家人沟通机会少等因素,都是摆在眼前的现实问题。当时她不知德育工作从何下手,十分头疼。

受访者供图

徐缅姬在翻阅教育学理论书籍后,发现了“家庭讲述计划”的理念,即一家人在一起就餐并分享故事,这给予她启发。“许多家长疲于工作,和孩子沟通少,这样容易淡化亲子间的关系。利用一家人吃饭的时间,让孩子讲故事,能加强亲子间的对话,增进了解。”她介绍。

受访者供图

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融入家庭

少数民族学生和家长国家通用语言的掌握能力参差不齐,让周末餐桌故事推行之初很棘手。甚至对于某些家庭而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就像“天书”般难以理解。

这一点徐缅姬感触很深。有一次,她让违反纪律的学生写检讨书,学生一个字都憋不出来。她以为学生态度不端正,便批评了他。“老师,我不会写‘检’‘讨’两个字。”这让徐缅姬惊诧。一番了解,她发现一些家庭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较弱,对中华文化缺乏认识。

受访者供图

周末餐桌故事不仅是亲子关系的“润滑剂”,还承担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功能。随着实践深入,徐缅姬在故事的选取上侧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英雄人物的故事。孩子分享故事的同时,也能让普通话和中华文化落地生根,激发民族认同感。

“一开始效果不理想。”伽师四中教师王娟见证了周末餐桌故事落地全过程。她说,老师们精挑细选了故事,期待学生和家长积极配合。但是,有的学生交白卷,有家长仅仅敷衍地签字,不分享感言,这令老师们很失落。

“要从鼓励孩子入手,激发学生、家庭参与这项作业的信心,用‘小手拉大手’。”在徐缅姬鼓励下,王娟和其他老师没有气馁。她从“晒出”优秀作业开始,激励学生家庭积极融入这项工作。

王娟说,家长和孩子都有“虚荣心”,看见其他孩子被表扬了,会想着迎头赶上,不能落后。尽管有家长使用汉语不利索,但是他们让孩子转述自己的感想,“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晒”优秀作业、班会课表扬优秀作业、让学生分享完成心得……孩子有完成作业的热情,也带动家长主动提笔写汉字表达感想。尽管存在错别字、语句表达不通顺等瑕疵,但王娟能感受到家长的诚意。在粤喀两地教师共同努力下,学生和家庭重视这项作业,参与热情愈发浓厚。

受访者供图

找到迈向广阔天地的“金钥匙”

伽师四中的学生每次回家,至少带回一个故事。一学期下来,便把10个精挑细选的故事带回家。渐渐地,改变在悄然发生。

此前,米尔姑丽的妈妈库尔班妮沙·艾力常年在外打工,去年返乡务农。她原以为,母女间沟通少会产生隔阂,且女儿缺乏大人鼓励和陪伴会变得内向胆怯。但在周末晚餐时分,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让库尔班妮沙看到女儿不乏表达的欲望,也对生活充满探索的好奇心。

受访者供图

近几年,库尔班妮沙感受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快,身边更多人到疆外就业生活。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迈向广阔天地的一把“金钥匙”。她希望孩子能娴熟地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带动全家人提高普通话的表达能力。“全家都讲好国语,发现更多工作机会,赚更多钱。”她说。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熟练运用,点亮孩子们的未来。在新一轮广东援疆工作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放在突出位置。广东援疆指挥部把打造国家通用语言教育特色学校作为教育援疆的新品牌,贯穿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

徐缅姬种下一颗种子,渴望种子茁壮成长。谋划周末餐桌故事,精心挑选故事,认真收集作业和反馈……如今这项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行,学校、学生和家庭从中获益。今年7月,徐缅姬将结束援疆,她也放心把“接力棒”递给其他老师。

徐缅姬再过两年便退休了,周末餐桌故事是她职业生涯中亮眼的一笔。“周末餐桌故事让更多少数民族孩子和家庭积极讲好普通话、写好中国字,引导他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令她欣慰和自豪。

【记者】袁瀚

【通讯员】广东援疆

【来源】南方农村报